访谈纪实丨陈琦玲教授:高血压全程管理,中西医结合治疗前景良好

我国是全球高血压患者最多的国家,这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有效的临床管理作为降低高血压危害的关键手段,需要引起每一位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正确的完善管理方案?中医在不同类型高血压临床管理中又有哪些价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琦玲教授。

01

提问

最新的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近年来持续上升,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控制血压就成了关键。能否请您结合临床经验具体谈谈临床当中如何有效管理血压?

陈琦玲教授:作为心血管事件链的重要一环,高血压管理对于预防心血管意外的作用不言而喻。事实上,我国居民高血压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数据统计显示14亿总人口中约有2.45亿人患有高血压。如果能够有效完成高血压的临床管理,对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降低及治疗效果都能带来极大获益。

临床当中,想要完成高血压的有效管理,需要有明确的全程规划,将早期预防、中期治疗、后期康复综合纳入考虑。其中,良好的依从性是保证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而良好的依从性又依赖于优秀的治疗效果、较低的不良反应、对主治医生的信任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如何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其实应当作为我们临床工作的重点。

02

提问

我们了解到陈教授您是西医出身,但也关注到近年来您非常重视中西医结合理念在高血压规范诊疗中的应用。作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高血压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您能否谈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高血压管理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

陈琦玲教授:现代医学对于高血压的研究主要始于1947年福明翰研究的启动及1957年第一部高血压指南的问世,但《黄帝内经》早在约2000年前就已经有了关于高血压的记载。中医基于整体的观点,从人体的阴阳、五行的平衡出发,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心理、生活方式等进行综合调理,在完成高血压有效管理的基础上,也从多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对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医从患者整体情况综合考虑的特点,决定了其能有效保证患者依从性处于较高水平,因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高血压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03

提问

您的学术方向一直是特殊类型高血压的诊治,但许多临床医生对特殊类型高血压与难治性高血压之间区别的了解仍不充分,能否请您就此问题进行相应解读?对于特殊类型高血压,在诊治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陈琦玲教授:所谓难治性高血压是指在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使用了3种或者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其中包括使用利尿剂1个月以上,血压还没有达标;或者使用了4种或者4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血压才能达标。事实上,许多难治性高血压之所以治疗困难,多是没有找准病因和治疗切入点。特殊类型高血压这一概念,强调基于患者本身的个体情况进行治疗,对于特殊人群或伴有特殊情况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如妊娠期高血压、更年期高血压、高血压伴肿瘤、高血压合并心率失常、高血压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等情况,均需对应处理。

04

提问

能否请您结合特殊类型高血压的诊治相关经验,着重谈谈对于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中西医结合治疗又能起到哪些作用?

陈琦玲教授: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年龄、家族史等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外,对于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心理问题等可变因素的管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极大价值。其中,心理因素作为导致血压升高及心血管疾病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关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导致交感神经活性的过度兴奋,长期如此则导致儿茶酚胺的过度分泌,进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最终使血管内皮素分泌增多,引起血压的增高且难以控制。

对于此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控制是血管管理的必要条件。目前,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主要使用PHQ9(抑郁自测量表)、GAD-7(焦虑自测量表)等进行评估。对于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通常需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除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调理,还应结合中医进行辅助治疗;对于存在重度焦虑、抑郁的患者,则需建议患者前往精神心理科治疗,或与心理科医生一同进行管理。中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问题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价值。举例来说,由丹参、三七、葛根、木香、山楂制成的心可舒片,作为具有“双心”效应的纯植物中成药,对于高血压的管理有着明显效果,既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又能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05

提问

无论是从您的研究方向还是社会实践中,都非常关注“减压减负”,也非常关心重视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分析与管理,您是否可以结合自身的治疗体会跟我们分享一下,如何运用“双心治疗”帮助老年患者实现降压达标,并实现有效管理?关键点是什么?

陈琦玲教授:统计数据显示,65岁以上约有50%、80岁以上约有90%的老年人都不同程度的患有高血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是高血压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人群。但目前对于老年性高血压的普遍认识尚不充分,其危害常常被忽视。老年高血压患者得不到重视,加之空巢老人的增多,老年性高血合并焦虑、抑郁问题的现象格外严重。对于合并焦虑、抑郁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需要多方面综合干预。首先应当给予充分的关注,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心理问题要引起重视;其次可通过多种手段改善其睡眠状况;再次应增加亲人的陪伴;在上述情况改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用药,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

06

提问

Q:您提到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管理中有4个关键点,分别是心理、睡眠、家人支持与药物治疗,能否请您就药物治疗方面再分享一下您的心得体会?

陈琦玲教授:合并焦虑、抑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多方面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在老年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当注意尽可能使用长效、平稳的降压药物;同时注意患者的血压监测,及时处理患者立位性低血压问题。另外需要强调,伴抑郁焦虑问题者常伴有睡眠障碍,而单纯使用安眠药可能造成额外风险,此时或可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前述中成药心可舒片,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还可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睡眠问题,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对于微循环及消化功能的改善也有一定帮助,可视患者情况选择。

陈琦玲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

专业领域: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特殊类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双心疾病

社会兼职: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血压防控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

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理事

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高血压病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促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委会高血压专家学组组长

中国世界中医药研究联合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医学会心脏心理医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国家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面试考官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编委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国全科医学等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中国心脏与血管健康学院副院长

本文转载自全科学苑 编排:鹏宇 校对:瑞雪



相关推荐